VSport - 胜利因您更精彩

  • 首页
    • VSport新闻
    • 通知公告
    • 员工动态
  • 关于我们
    • VSport简介
    • 机构设置
    • 团队力量
  • 团队建设
    • 专业建设
    • 科研成果
    • 教研教改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 教学大纲
    • 课程建设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政治理论
    • 组织构架
    • 廉政建设
  • 联系我们
    • 制度建设
    • 院员工会
    • 员工天地
  • 社会服务
    • 山东省法学会交通法学研究会
    • VSport体育法律援助工作站
  • 员工工作
  • 实践教学中心
教学大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 培养方案>
  • 教学大纲>
  • 课程建设>
“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发布时间:2020/11/29编辑:李潞涵 审核人: 点击量

“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中国法律史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课程编号

240105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法学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开课单位

VSport  公路法学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法学导论

了解法学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学习方法,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结构,了解法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及社会要求。

后续课程

中国法律思想史

支撑专业毕业要求

 

1.牢固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法学理论前沿动态和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3.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

4.具备将所学的法学专业理论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于法律实务之中的基本技能。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知识上,使员工掌握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认识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学习、掌握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变革的相关情况,了解法律近代化变化和发展的影响。能力上,以近现代部门法分类为依据,横向区分每一阶段的法律制度,纵向对比不同阶段同一类型法律制度,并得出变化规律和特点。素质上,帮助员工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法制史观,正确的世界观。

 

课程概述

 

中国法律史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核心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和历史知识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属于法学的基础性课程,是为了帮助员工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发展情况,培养员工的纵向和横向的思维能力,进而结合实际,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配合部门法的法学,全面提升作为一个法律人的知识和素养。当前,我国的部门法更侧重吸收外来优秀法律成果,对本土传统的法治资源涉及较少,因而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让员工在学习现代法律精神和知识的同时,回顾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继承传统法律的优良传统,了解传统法律的缺陷和不足,才能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面貌,进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能深化法学的对学习和探索。

 

课程应知应会具体内容要求

任务一:中国法律史概览

知识要点:中国法律史的概念,了解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华法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其意义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员工了解中国传统法律的起源及其特点,知晓中国法律发展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内在思路,了解在这种法律发展主基调的支配下,中国法律史发展的大致脉络,为后续每个阶段具体制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授课建议:4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用大历史观讲解知识。

任务二:中国法律启蒙阶段:先秦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中国国家和法起源及其依据,夏商的神权法及其思想,夏商刑法的主要内容;西周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员工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基本法制状况,特别是对神权法思想、立法、司法制度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使员工重点掌握“礼治”在西周的确立和影响,了解西周司法制度体现的不平等性,深入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基本情况,掌握西周婚姻、继承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使员工重点掌握公布成文法的意义及《法经》的重要影响,全面了解各诸侯国的变法情况,了解春秋战国司法制度的变化。先秦法律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法律发展的基本基调,要从细、从深详细帮助员工理解这一时期发展演变背景。

授课建议:12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要把每一阶段历史背景讲清楚、讲细致,以便使员工从阶段背景立法法律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去理解阶段法律概况,从法律概况加深对这一阶段背景的理解,以此环环相扣。

任务三:中国法律发展成熟阶段:从秦到唐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秦朝法律制度,汉朝法律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隋朝法律制度,唐朝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员工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是如何从幼稚发展成熟的,更重要的是使员工理解任何成熟法律制度的出现总是有前人积累的痕迹。一蹴而就的法律制度是不成熟、不理智的。以《法经》为蓝本的秦朝法制奠定了后续中国传统法制的基石,汉、魏晋南北朝都是对它的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继汉之后,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落实阶段。这才有了后续的《唐律疏议》这一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代表之作的出现。

授课建议:16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要把每一阶段历史背景讲清楚、讲细致,以便使员工从阶段背景立法法律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去理解阶段法律概况,从法律概况加深对这一阶段背景的理解,以此环环相扣。

任务四:中国法律固化、走向僵化阶段:从宋到清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宋朝法律制度,辽金夏元法律制度,明朝法律制度,清朝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员工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是如何从成熟走向固化、僵化的。这一点要从中国传统刑罚制度,尤其是残酷刑罚方式的“复苏”,去阐释。另外也可以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角度去分析。法律制度的“成熟”也意味着其固化的开始。僵化的制度更是孕育着新的法律基因的出现。这也是后续社会法制改革的原因。

授课建议:8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要把每一阶段历史背景讲清楚、讲细致,以便使员工从阶段背景立法法律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去理解阶段法律概况,从法律概况加深对这一阶段背景的理解,以此环环相扣。

任务五:中国法律改革阶段:从清末到民国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清末法律改革,民国时期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员工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如何在近代开始变化的。以清末变法修律开始,中国传统法制开启了近代化的开端。但是,近代化的进程却由于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坎坷而变得纠结。军阀时期就是一明显证明。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形式统一,法制也逐步“正规化”。要让员工理解向西方学习是这一阶段的特点。传统中国法制也有了现代法制的雏形。

授课建议:5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任务六:中国法律现代化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员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使员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阶段,加深对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理解。

授课建议:3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团队标准

 

1.具有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具有高校教团队格证书,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3.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了解传统中国法律制度及其运行状况,熟悉法律史理论并对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教材选用标准

 

本课程优先使用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社会主义法价值观引领渗透进法学专业课程。

其次,使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课程应包含的知识,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学科发展上的先进性和教学上的适用性。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有利于员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评价与

考核标准

 

过程性考核(30%)

考勤(20%)

通过课堂考勤得分

课堂表现(30%)

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讨论时的表现等

课程论文(30%)

提交不少于1000字手写论文

研究性学习(20%)

分组讨论学习,分组汇报情况

期末考核(70%)

期末考试(100%)

期末考试,试卷成绩百分制

 

撰写人:张志文

系(教研室)主任:牟荣华

公司(部)负责人:范冠峰

时间:2019年6月17日

 

【回到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VSport体育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电话:0531-80683955/Copyright©2010-2013 [管理入口] 邮编:250300